【明報專訊】近年港人重視環保,支持循環再用,使用二手家俬成為潮流。曾擔任生活潮流月刊《號外》的前創作總監程少偉也身體力行,購買具悠久歷史的二手家品,增添家居懷舊文化氣息。
明報記者 梁佩潔
貪新厭舊雖是人的天性,但亦不乏現代人追求陳舊家品的缺陷美。在傳媒行業擁有超過20年經驗的程少偉,於大專時期修讀平面設計課程,對美感有敏銳觸覺。他表示,自己對家品有要求,以往受來自上世紀德國「包浩斯」(Bauhaus)的設計理念影響,喜歡簡單線條、功能性、黑白色和金屬風等設計風格,隨着年紀增長也逐漸喜愛木製家具,特別偏愛丹麥和芬蘭出產的家具,如丹麥巨匠Hans J. Wegner所設計的枱椅,程少偉認為其產品線條簡單,坐得舒適。另外,他亦欣賞芬蘭國寶建築師 Alvar Aalto所設計的三腳椅,認為其產品功能性高。20年前經營家俬店
程少偉曾於20年前經營家俬店,在世界各地蒐羅家具的過程,學懂如何欣賞不同年份、不同廠商出產的產品,從而啟發他思考二手家具的存在意義,初期購買二手家具源於希望收藏著名設計師的原創或經典初版款式產品,到後期則希望減少生產商生產過剩產品而決心轉用二手家品。一般人以為,二手貨品的價格必比新產品廉宜,不過,程少偉透露,他共花費接近20萬元、購買已較市價折讓一半的二手家具,分佈在家中客廳、飯廳和睡房角落。因此,只要是經典、永垂不朽的產品,仍然有價有市,例如擺放在客廳的黑膠唱機,他於2017年購入,連同海外運費和維修費,約花費1800元;另外擺放在飯廳的木製矮櫃,出自Hans J. Wegner手筆,連同運費以3萬元購入。
年紀漸長追求「斷捨離」
程少偉從不介意購買經過歲月洗禮而破爛的二手家品,令他最深刻是在十多年前於法國公幹時購入,一盞生產於1940年代、由法國生產商設計的座枱燈,雖然多處受損,但因市場罕見,最終決定購買,更親自維修。他稱,在維修過程中,領悟到事物不完美的好處,希望透過修復給予物件「新生命」,又反思自己過去是否過度消費。時下興起「斷捨離」,即追求簡單生活,程少偉坦言,自幼家境不算富裕,希望透過消費建立更理想的生活,加上他青年時期正是香港經濟起飛的七八十年代,較以往容易接觸外界資訊,更着重物質追求。不過,他笑言自己「一把年紀」,心態轉變,尋求簡樸生活,實行「捨棄兩件,才買一件東西」的「 斷捨離」生活,也為地球略盡綿力,避免浪費。文章來源https://news.mingpao.com/pns/%E7%B6%93%E6%BF%9F/article/20190725/s00004/1563993240986/%E5%BE%9E%E4%BA%8C%E6%89%8B%E5%AE%B6%E4%BF%AC%E5%93%81%E5%91%B3%E7%BC%BA%E9%99%B7%E7%BE%8E
二手家具收購 台中二手家具 台北家具收購 新竹二手收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